close

(圖片來源:博客來網路書店)

(以下有雷,未看此書者慎入)

「老師,上次有篇文章,你提到『無條件的愛』,我哭了,我哭是因為,我覺得能被這樣愛著,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,但是,我從來沒有過,」坐在我對面的女孩,跟我說著這段話,眼眶迅速泛紅,「我更難過的是,我現在才知道,原來,這對我這麼重要。」她看著我。「我一直努力,因為爸媽讓我覺得,這是讓大家獲得幸福的唯一方式,但我現在才發現,原來沒有人得到幸福。」

 

我看著她,感受自己心糾成一團的不捨,然後,我想到了莉蒂亞,《無聲告白》書中那個早逝的少女。

 

莉蒂亞出生在雙重種族的家庭裡,在那個年代的美國,白人和其他種族結婚,甚至被認為是一種犯罪。莉蒂亞的華裔父親詹姆斯,從小出生在美國,卻遭遇各種歧視;「華裔」的身份,就像是他的原罪,讓他永遠抬不起頭來、永遠無法真正歸屬於這塊土地。直到,他遇到了瑪芮琳,一個金髮藍眼的白人女性。

 

對詹姆斯而言,瑪芮琳象徵著一切他的嚮往與美好,被瑪芮琳接納,就像是被這塊排斥他已久的國家、土地接納一樣,是如此美好而不可思議。而瑪芮琳為了愛情,犧牲了自己的夢想與未來,充滿才華的她,與詹姆斯一起共組家庭、生了三個小孩,卻也不是沒有遺憾和後悔的。

 

於是,最像媽媽的莉蒂亞,就這樣承繼了兩位父母的所有遺憾,成為上天賜予、讓這對父母有機會完美自己生命的禮物:他們在莉蒂亞身上投注所有的關注、期待,還有自己覺得自己最好的部分;於是,莉蒂亞成為家中的最寵,最棒的未來,甚至是「救世主」。

 

這些對想要完成「最美好的自己」的執念,使得這對父母都忘了漢娜,那家中的么女;而對於自己「原罪」的厭惡,使得詹姆斯永遠忽略長子小納,認為他永遠是不夠好的,而繼續把所有可期盼的美好都給了莉蒂亞。

 

莉蒂亞在小時候,面對媽媽一次因夢想出走的經驗,決定要努力滿足媽媽的期望,成為媽媽想要的樣子;如果沒辦法成為,那就扮演吧!努力捨棄自己原本的模樣、用盡方法讓自己像是個天才,如此辛苦地生活著,或許莉蒂亞的心是這樣說服著自己:「這樣媽媽就會開心了,就會留在我們身邊了,就會繼續愛我們了。」

 

而小納呢?只想要趕快用盡方法,逃離這個永遠得不到肯定、關注與愛的地方,他只想要趕快帶著破碎的自我離去,找個自己感覺安全的地方,再慢慢將它黏合、盡量復原。

 

雖然再怎麼樣,那破碎,或許都沒辦法恢復原來的完整。

 

而小小的漢娜,則是永遠都在角落,或是靜靜看著其他人,或是跟著其他人,成為小影子,等待家人的一個轉身,能夠發現她的存在。

 

「如果我無法完成你的夢想,你還會愛我嗎?」

 

如果我是我自己,不如你想像得如此完美;如果我跟你一樣不擅交際,而這偏偏是你最討厭自己的地方;如果你希望我跟你一樣優秀,視我為你的延伸,如此可以完成你無法達到的夢想,但實際上我的能力與你的不同,而那能力對你而言,可能是不值一哂。

 

如果,我能完成的是我的美好,而非你的想望與期待;又或者,我無法讓你更接近你的夢想,或是讓你在我身上找到自己的完美。

 

那麼你,還會願意愛我嗎?

 

而我,我只想要,給女孩和莉蒂亞,一個深深的擁抱。

arrow
arrow

    muer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